牙周病作為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,不僅是牙齒脫落的重要因素,也對種植牙的成功率構成了挑戰(zhàn)。盡管種植牙以其卓越的效果成為缺牙修復的理想選擇,但牙周病的存在卻顯著提升了其失敗的可能性。鑒于此,牙科專家強調了“欲種牙,必先治牙周炎”的重要性。接下來,由杭州植得口腔的王新木院長為我們深入解析,牙周病為何會增加種植牙的風險與復雜度。
多半的牙齒缺失為牙周病引起
據(jù)衛(wèi)生部的調查資料顯示,中老年人失牙有六成是牙周病所引起。然而民眾普遍對牙周病缺乏認識,加上牙周病早期的癥狀不太明顯,使很多人忽視治療,較終造成牙齒松動、脫落。
缺牙的修復方式——種植牙
種植牙擁有獨立的人工牙根,不傷害兩邊鄰牙,其修復效果也與天然牙功能、結構及美觀度十分相似,為越來越多缺牙顧客和醫(yī)生推薦的修復方式。
目前種植牙技術已經非常普及且成功率很高,但也有出現(xiàn)種植牙失敗的案例。研究證明種植牙失敗的原因多是牙周病導致。所以,牙科醫(yī)生提出了“想種牙,先治療牙周炎”的建議。
牙周病為什么會增加種植牙的失敗風險和難度?
其主要原因是牙周炎引起的病原刺激,如菌斑、牙齦炎癥等,所產生的大量細菌會提升種植手術的感染幾率,后期種植體很難與牙槽骨結合,就容易產生種植體松動甚至脫落,導致種植失敗。
種植牙需要一定的骨高度和厚度作為支撐,而牙周炎患者的牙槽嵴一般都很窄,給手術帶來較大難度。如果牙槽骨萎縮嚴重,就必須通過植骨技術補充骨量后,再進行種植修復。種植牙需要通過手術的方式切開牙齦植入種植體,牙周病所引起的大量細菌殘留會造成種植體周圍炎癥,增加種植牙的種植失敗風險。
杭州植得口腔王新木院長指出:種植牙修復必須建立在健康的牙周基礎之上,在治療好牙周疾病后,也需防止再度復發(fā),否則即使種上再好的種植體,也可能是徒勞無功。